Open Introduction
耶穌說:「
如今人子得了榮耀」(31節) 祂知道「時候」已經來到,那是一個偉大的「如今」。神的計劃一步步在實現,就是連猶大的出去從事他的惡事也包括在內。 雖然事情尚未發生,但耶穌那深不可測的眼光,已經看到「榮耀」的景象正展現在眼前。
約翰記載耶穌為門徒洗腳,不單講出主無條件的愛,更講出主對屬祂之人的期望,祂說:「
我賜給你們一條『新』命令,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;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。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,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。」(34-35節)。
為何彼此相愛是『新』命令呢?在舊約裏,神給以色列百姓的命令是「要愛人如己」(利未記19:18);如今耶穌給門徒的新命令是「你們要彼此相愛;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」。
從舊約到新約,神的心意都是一樣的,就是要屬神的人彼此相愛;但在舊約時代,神要我們照著愛自己的程度來愛人,當時耶穌十字架的愛尚未顯明,聖靈也還沒賜下,愛人如己是一條要靠自己力量來遵守的誡命;但如今新約時代,
耶穌要我們照著祂愛我們的程度來彼此相愛,祂說:「
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」。
Guidelines
Below are the guidelines.
Please trim them to fit your needs. Do trim them, as I tend to add more questions than needed.
Sample questions - sample means you can choose to use or not
to use them. The sample are listed here just for your starting point, in
case you need a starting point.
一。
新的命令
Q1. 耶穌的臨別講論中,提到的第一件事是什麼?(31節)
思考:耶穌尚未上十架,為什麼祂說:「如今人子得了榮耀」呢 (31節)?
Q2. 耶穌說「我所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到」(33節) 是何意?
Q3. 耶穌的臨別講論中,第一個命令是什麼?(34節)「 彼此相愛 」為什麼重要 (34節)?「 彼此相愛 」的標準與程度為何 (34節)?
Q4. 舊約裏神給以色列百姓的命令是「要愛人如己」(利未記19:18),此處耶穌給的命令是「彼此相愛」(34節),二者有差別嗎?為何彼此相愛是「新」命令呢?
Q5. 回應:我要怎麼去愛我的弟兄姊妹?我願意為他們犧牲我的時間、精力、金錢、甚至我的生命嗎?我能夠像耶穌愛我一般去愛我的弟兄姊妹嗎 (34節)?
二。預言彼得三次不認主
Q6. 彼得問「主往哪裏去?」的動機為何 (36節)?
主所去的是什麼地方?為什麼彼得現在不能去?為什麼後來卻要跟祂去?(36節)
Q7. 思考:耶穌為什麼要指明彼得會三次不認主?(38節)
Q8. 彼得的軟弱,是不是你的縮影?這給你什麼提醒?
反思:雖然我不曾公開的不認主,但是否可能在很多時候,我的心裡並沒有尊他為主,仍照著自己的意思去做呢?
Q9. 你是否真體會到「撒但想要得著你們,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」(路加福音22:31) ,還是心裏想:「沒這麼嚴重吧」?
回應:我曾否跌倒過?我採取那些行動來堅固我的弟兄?
Conclusion
主的愛是『捨己犧牲的愛』。主怎樣愛我們呢?主不單是在我們好的時候愛我們,就是在我們不好的時候還愛我們。祂不求自己的益處,只為我們的益處。在我們爭論誰要為大的時候,他不責備我們,卻屈下身去為我們洗腳 (路加福音22:24-30;約翰福音13:1-5);在我們起誓說不認識他的時候,他不怨恨我們,卻轉過頭來看我們 (路加福音22:59-62);在我們疑惑他的時候,他不棄絕我們,卻將他手上的釘痕,肋旁的槍傷,指給我們看 (約翰福音20:24-29)。祂在世上的時候怎樣愛那些門徒,祂現今還是照樣愛我們。
祂說:「
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」。主啊,求袮的愛充滿我,使我能夠更多的愛我的弟兄姊妹!願袮那犧牲的愛,就是我對弟兄姊妹的愛!
Dive Deep (深度阅读与思考)
Below is only for those readers who dare to dive deep in God's words.
主的愛是『捨己犧牲的愛』。我們能否遵行這條「彼此相愛」的新命令,關鍵在於有沒有看見和領受耶穌「捨己的愛」的真諦。真正的愛不但要以對方為中心,更要
存著犧牲的心態,無怨無悔地付出。比如說,若有弟兄或姊妹生病,不只是去病房探望,真正的付出是花時間陪他走過幽谷,分享、鼓勵、分擔、陪伴....可能
要持續不只三週,而是三、五年,但有多少人會這樣做呢?『忙碌』是愛心最大的敵人,現代人因為太忙碌了,實在沒有時間用在「彼此相愛」上面,於是一些點到
為止的關懷取代了真正愛心的付出。然而,事情的重要與否,可由我們願意花多少「時間」在上面來衡量。你若想知道一個人看重什麼事情,只要看看他們怎麼使用
時間就知道了。『時間』是最珍貴的,因為我們一生只有那麼多的時間。你可以多賺金錢,但不能多賺時間。因此當你付出時間給某人,乃是將你生命的一部分送給
他,而那是絕對要不回來的。所以,每當你付出時間,你就是作出犧牲,而犧牲就是愛的真諦
(標竿人生)。親愛的弟兄姊妹,你若要學習耶穌吩咐的「彼此相愛」的真諦,讓我們不要高談闊論,就先從「願意花時間」開始學習吧!
彼得誤會了主的話,主所說祂要去的地方是指著天上父的家裏,彼得卻以為主是說前面要發生的危險。所以他非常的自信他能陪伴主去受苦,甚至他有足夠的勇氣去為主捨命。這些完全是出於人的肉體,憑自己的血氣跟隨主,但這完全不是跟隨主的路,只是為自己製造網羅。耶穌預先說了他會三次不認主,但卻不阻止那件事的發生。日後我們會看到,彼得真的如耶穌所預言的,三次不認主。這是主耶穌刻意的安排,祂讓彼得經歷失敗,在失敗中認識自己,也嘗到主愛的赦免。有了這些體會,追求在合一的見證中彼此相愛就具備了條件。
我們從彼得的經歷中可以學到些什麼呢?主耶穌說,彼得的跌倒是撒但的作為:「西門!西門!撒但想要得著你們,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」(路加福音22:31),彼得從沒有想到他會遇到這樣的考驗﹐而當試煉來臨的時候他又發現自己毫無準備。這不就是我們讀過的關於「儆醒」的功課嗎?我們當中許多人都對彼得失敗的故事耳熟能詳,但有多少人想到,昨日的彼得就是今日的我呢?聖經說,撒但在神面前晝夜控告主的門徒 (啟示錄12:10)。魔鬼撒但對你、對我都不放過。人篩麥子的時候,叫麥子忽上忽下,反來覆去,一時高,一時低,是要將一切的糠秕和土石,完全除淨,耶穌所以用這篩麥子的比喻,是要叫門徒知道撒但要怎樣大大的試探、難為、擾亂他們。使他們疑惑懼怕,以致於跌倒,甚至離棄主,不能為主作見證。換句話說,撒但要將他們顯為糠秕。
撒但的目的是要你離開神,而神則是要藉著試驗來堅定你對祂的信心;祂知道你或許會因為軟弱而絆跌倒下,像彼得一樣。但祂也同時相信你會回轉歸向祂,並且變得更堅強。然後在你通過考驗之後,就可以幫助別人更堅強 (路加福音22:32,亦參哥林多後書1:4)。神容許這些挫折發生,讓我們認識自己的本相,然後才重新塑造我們,成為合乎祂用的器皿。所以,在試驗中別失去信心,痛苦不會永遠持續下去。請主耶穌幫助你忍受臨到的試驗,祈求力量來克服軟弱,把信心放在耶穌身上,我們的主已經在十字架上得勝了,祂必能幫助你通過試驗並再度剛強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