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idelines
Q1 「彼此相愛」的標準為何 (12-13節)?耶穌對我們的愛是怎樣的愛 (12-13節)?
Q2 耶穌的僕人還是耶穌的朋友,哪一种关系与耶稣更亲密?
要成為耶穌的朋友,必須滿足什麼條件 (14節)?
如何分辨你自己是耶穌的僕人還是朋友 (15節)?
Q3 我們能夠成為基督徒,是誰主動成就的 (16節)?
耶穌給門徒的使命是什麼 (16節)?
Q4 你怎樣對弟兄姊妹表示你的愛?
你覺得要做到「彼此相愛」,最大的阻礙是什麼?你打算怎樣去克服呢?
Q5 根據耶穌所說的分辨原則 (15節) 自我評估,你覺得自己是耶穌的僕人還是朋友?
你希望作耶穌的朋友還是僕人?
Q6 反思:耶穌說「叫我們的果子常存」(16節),當你的人生到達終點時,你希望自己有什麼果子能夠常存?
Additional Reading
主耶穌說祂自己常常(總是)遵守天父的命令,常行父所喜悅的事,所以,祂是常在父的愛裏。耶穌的話指引我們如何活在神的愛裏:就是「遵行祂的命令」。什麼是「遵行祂的命令」呢?主的命令有很多,但一個最簡單的答案就是:「你們要『彼此相愛』,像我愛你們一樣;這就是我的命令」(12節)。在耶穌最後的講論中,祂要求門徒面對一個最重要的問題,就是『愛』。耶穌強調我們要「彼此相愛」,並且說「這是命令」,可見這是多麼重要的吩咐,耶穌才會不厭其煩的反復交代!耶穌在臨別講論中講到與門徒的關係,一步比一步親密:先是主僕 (約翰福音13:5),現在是朋友 (15節),再後是兄弟 (主復活之後,約翰福音20:17)。有些信徒滿足於作主的僕人,卻不羨慕作主的朋友的權利,他們雖是忠心作事,在靈性方面卻是與主疏遠的。這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,僕人不知道主人所作之事的意思, 因為主人不輕易將自己的事向僕人說明 (15節),然而耶穌說:「你們不是我的僕人;而是我的朋友。 我把一切都告訴你們了;也把我所要作的事和理由告訴過你們。我已經把神對我所說的全都告訴了你們。」耶穌把我們當作祂的朋友,是我們極大的榮幸。祂把心思意念和我們分享,也對我們赤露敞開他的心
耶穌的門徒們聽見這句話的感受比我們深。因為當神的僕人並不是卑微可恥的職分;而是最高的榮譽。摩西是神的僕人(申命記34:5);約書亞是神的僕人(書24:29);大衛也是神的僕人(詩篇89:20)。保羅最喜歡用「神的僕人」來稱呼自己(提多書1:1);雅各也是這樣(雅各書1:1)。以往的偉人都以作神的僕人為榮。然而耶穌說:「我將賜給你們更崇高的身分,你們不再是僕人,而是我的朋友。」耶穌賜給我們與神親密交往的特權,這是基督降世以前甚至連那些最偉大的人也未曾有過的。耶穌稱我們為祂的朋友和神的朋友,誠為極其特殊的賞賜。換句話說,我們不必再遠遠地渴望見到神;不像僕人無權走到主人的面前;我們也不像群眾當中的一個,只能趁君王經過時對他作驚鴻一瞥。耶穌賜給我們與神自由親密交往的特權,因此,神不再是遙遠的陌生人,而是我們的密友了。
耶穌透過對十一個門徒說話,祂也在對他們所代表的人(即"教會") 說話。不是我們選擇了神,而是神藉著祂的恩典親近我們,以祂的慈愛呼召我們。我們蒙揀選不是從世界上退休,也不是等著上天堂,而是在世界上代表祂,作耶穌的大使,活出「住在耶穌基督裏面」的目的——就是"結果子"、"結果子更多"、"多結果子",神會因此得榮耀 (8節),門徒的標記也因此彰顯出來。難怪祂在此又進一步重覆,"多結果子"與"常存的果子"不僅是住在祂裏面的明證,也是祈求必得著的條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