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pen Introduction
耶穌留在地上的日子已經不多了,祂必需在離去以前,把門徒建立好,讓他們在祂離去以後,繼續作好父神所要作的事。跟從了主兩三年,門徒雖是天天與主一起生活,但是他們還不明白神所要作的,也不領會主是怎樣的去作神所交託的,因為他們還是活在自己的「老我」裏。正因為如此,在最後的晚餐時,他們開始為身分地位起了爭執 (路加福音 22:24-30)。結果耶穌以既生動又富戲劇性的行動為門徒洗腳,親身教導他們一個最大的功課。Guidelines
Thanks for Sister Wang Xi prepared and lead the bible study this evening.約翰福音第十三章(1----17)
一。為門徒洗腳(13:1-11)
Q1 "屬他(耶穌)的人"(1節) 是指什麼人? (耶穌)就愛他們"到底" (1節) 是什麼意思? (弗五25;歌八6;罗八35)
如果你正處在逼迫患難中,耶穌說「屬自己的人,就愛他們到底」(1節) 帶給你什麼提醒和盼望?
Q2. 耶穌在起身為門徒洗腳之前,根據約翰福音的記載,祂「知道」那三件事(1,3節)?
Q3."脫了衣服,拿一條手巾束腰"(4節)是表示耶穌取了當時社會上什麼樣的身分?
Q4. 什麼是「耶穌為門徒洗腳」的屬靈意義?
「我若不洗你,你就與我無分了」(8節) 為什麼不讓耶穌洗腳有如此嚴重的後果?耶穌的回答表明:「洗腳」不僅是一種謙卑的服事,更有什麼的涵意在內?
耶穌說:「凡洗過澡的人,只要把腳一洗,全身就乾淨了」(10節上半) 啟示了哪些非常重要的真理?「洗澡」和「洗腳」各比喻什麼事?
二。當彼此洗腳(13:12-17)
Q5. 耶穌說:「我是你們的主,你們的夫子,尚且洗你們的腳」(14節上) 說明了什麼「作領袖」的規範?
Q6. 耶穌說:「你們也當彼此洗腳」(14節下) 的真義為何?
耶穌特別強調什麼樣的人是「有福的」 (17節)?
Q7. 在你周圍有什麼樣的服事是像耶穌洗腳的服事?請舉例。你願意去做那些事嗎?是什麼動機促使你去做呢? 如何让爱从我们生命里流露?
Conclusion
透過「洗腳」這象徵性的舉動,耶穌要挑戰門徒,他們要接受一位願意因愛世人而降卑及犧牲的基督。這與人間的價值觀完全背道而馳,所以人不能接受。耶穌當然知道人的軟弱,但耶穌現在的焦點不是在於「明不明白」,乃是「接不接受」。神國的真理太豐富深奧了,人若要等到明白了之後才接受,那是不可能的。耶穌點出祂「洗腳」的代表性,要接受耶穌的降卑,這樣的人才與主有關係。彼得學到了這功課沒有?讓我們看彼得前書5:5「...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『謙卑束腰』,彼此順服...」多年後當彼得寫書時,當年耶穌以手巾束腰,彎腰低身為他洗腳的景象,歷歷在目,時光絲毫不能沖淡那一幕對他生命的震撼。他起初所看到的耶穌身上打結的衣服是奴隸的衣服,現在,他寫信給年輕人,也給年老人;而這時他的話把我們都包括在裏面,說:「就是『你們眾人』,也都要穿戴謙卑,如同穿戴奴隸的衣服。」——這樣也就等於穿戴了真正尊貴的衣裳。親愛的弟兄姊妹,一個基督徒的生命表現,就是願意為別人而活,而這個「別人」,就是我們服事的對象。一定有一些人是神要我們去服事的,是神特別託付給我們的,只要留意四周,就一定會發現。彼得已學會了這功課,你呢?
Dive Deep (深度阅读与思考)
Below is quoted from online article, and is for the readers who dare to dive deep into God's words.耶穌說:「凡洗過澡的人,只要把腳一洗,全身就乾淨了」(10節)。這句話的屬靈意義乃是,『洗澡』象徵重生時的洗滌;信徒的罪惡在重生時已被主的寶血所清洗,故『洗過澡的人』指因信主耶穌而蒙神赦罪的人,亦即已經得救蒙重生的人。『洗腳』則象徵主耶穌生命的活水除去我們日常的失敗、軟弱與虧欠。耶穌教導我們,在基督徒生命的經歷中,開始時只有一次重生的「洗澡」,但此後的「洗腳」乃是多次不斷繼續的,因我們仍有犯罪失腳的時候。一次的「洗澡」,叫我們得著生命;多次的「洗腳」,叫我們恢復生命的新鮮,並且滿有生命的榮光。主今天也常洗我們的腳。每次當我們親近主時,就深深覺得,一切屬世的污穢,自然而然都被主的生命洗淨,全人立覺輕鬆舒適,正如洗過腳那樣暢快。
耶穌說:「你們也當彼此洗腳」祂的話隱含一個很重要的信息——就是「主動」。我們往往有一個很大的錯誤,以為只要在消極方面沒有犯罪就夠了,殊不知在積極方面如果不活出主的生命來,還是不夠的。撒但在我們身上的工作,若不是叫我們犯罪,就是叫我們冷淡,對什麼都沒有意思,冷冷淡淡的,好像離神遠得很。我們有的時候會覺得,又沒有犯什麼罪,但是,裏頭好像冷得很,就是不帶勁,提不起精神來追求屬靈的事。沒有一個冷淡的基督徒是能夠與撒但爭戰的。「彼此洗腳」就是在教會中彼此用生命供應其他的肢體。當你低潮的時候,因其他主內肢體主動的幫助,你屬靈的精神恢復了,好像又亮了;而當你注意到有人在靈裏低潮的時候,主動去幫助他。這就叫作「彼此洗腳」。(取材自《倪柝聲文集》)
被動的愛不是真愛,真愛是付諸行動的。耶穌在此並沒有囑咐我們進行一年一度的儀式,而是要我們在一生當中預備好隨時洗我們弟兄的腳。現代人對「愛」的觀念很含糊,耶穌則以行動及教導,親自為我們作了「榜樣」(15節),為愛清楚地立下定義——愛就是成為別人的僕人;愛就是甘願犧牲,洗別人的腳。但是,耶穌也好像看透了我們的軟弱,祂說:「你們既知道這事,若是去『行』就有福了」(17節)。「知道」並不會為我們帶來祝福;知道屬靈事物的目的,乃為著「遵行」,這樣才能帶來祝福。人最大的福氣,就是在『知行合一』中,既叫別人得福,也叫自己得福。
耶穌所重視的,不是言語和知識的供應,而是謙卑與犧牲的行動。那表示你要顧意做別人都不願做的事,就是去找你自己洗腳的對象,不管工作多麼骯髒難受。你能如何幫助主內肢體? 例如特別關心沒有人喜歡的那個人、或多關懷協助處於屬靈低潮的人。耶穌給了我們每一個人一條手巾,這條手巾不是一件紀念品,作為收藏用,或在特別的節日裏拿出來給人觀賞。耶穌要我們拿手巾服事弟兄姐妹。主啊,求袮的愛充滿我,好讓我能以袮的愛去多愛人;求主的榜樣刻印在我心,激勵我常常主動去服事人,好叫袮的名得著榮耀!奉耶穌基督的名,阿們!
愿下面这首诗歌激励我们!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