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-08-21

GPCCC Faith Fellowship - 2012-07-27 - 约翰福音14:8-14 - 更大的事

Open Introduction

耶穌說:「你們若認識我,也就認識我的父。從今以後,你們認識他,並且已經看見他」(7節)。希臘人認為神是看不見的,沒有人在任何時候能看見神; 猶太人亦然,雖然他們知道神是無所不在的,他們卻從來不敢想像能看見神。難怪腓力忍不住問說:「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,我們就知足了」(8節)。耶穌回答得很簡單:「人看見了我,就是看見了父」(9節)。耶穌指出,他的言語是經得起考驗的(10節)。因為他的話乃是神對世人所發出的聲音;他的行為是神藉著他向世人所流露的能力。他是世人通向神的橋樑。神是看不見的,但是我們看見道成肉身的耶穌,就看見神的聖潔、公義、憐憫和慈愛等神性。我們必須時常記得,耶穌的一切表現都是從神來的。神始終在耶穌的背後,也在他裏面。因此,不但耶穌的言語經得起考驗,他所做的事也經得起考驗(11節)。相信耶穌不是全靠理論,乃是藉著他所說的,所做的,而不得不信他。

耶穌說:「我在父裏面,父在我裏面」,他的話把部分天上的奧秘向我們解開了。原來,我們的神並不是高高坐在天上寶座,冷看世人的,祂卻是在道成肉身的耶穌裏面,與耶穌一同踏足人間,與我們一起經歷痛苦、崎嶇、艱難的人間道路。我們曉得耶穌經歷過各種不同的心情和思緒。聖經只記載耶穌歡樂過一次 (路加福音10:21),更多的卻是耶穌的悲哀和憂愁。當耶穌看見人的苦難,動了慈心,觸摸且醫治大痲瘋病人時,雖人眼看不見,但神在當中;當眾人為拉撒路哀哭,耶穌「心裡悲歎,又甚憂愁」,且與眾人同哭時 (約翰福音11:33-35),神也在當中同哭;當耶穌看著耶路撒冷城,想到猶太人的悖逆,與耶路撒冷將面臨的滅亡時,他的心都碎了 (路加福音13:34-35),神的心也碎了。神是我們的天父,祂不但熱切關心著祂地上的孩子,並且在悲傷如巨浪翻騰,無法言盡的時刻裡,藉著耶穌,祂仍然分擔我們的苦痛,祂在耶穌基督內全然投入人類痛苦的深淵。這是何等溫暖且安慰的信息!願我們常常默想這段經文,並常常藉著耶穌,與天父分享我們的喜樂與哀愁,越多地親近耶穌,越多地看見天父,經歷祂的豐富與同在。阿們!


Guidelines

Below are the guidelines.
一。見子如見父 (14:8-11)

Q1. 照耶穌所說,該怎麼做才能認識天父上帝 (7節)?
從腓力的問題,可看出腓力對耶穌的認識為何 (8節)?
Q2. 耶穌的回答:「人看見了我,就是看見了父」(9節) 是什麼意思?
耶穌說:「我在父裏面,父在我裏面」(10節) 是什麼意思?
主耶穌給我們那兩個憑證,證明祂在父裏面,父在祂裏面 (10-11節)?

Q3. 耶穌已證明了祂自己就是神,我們的責任是什麼?
我如何能讓人從我身上看到耶穌?我有沒有讓人在我身上看到耶穌呢?


二。更大的事(14:12-14)
Q4.「我所做的事,信我的人也要做」是指耶穌所做的什麼事 (12節)?
「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」(12節),還有什麼事能比主耶穌從死裏復活更大?
思考:何謂「更大的事」,它的意義是什麼?

Q5. 有那些人會參與在「更大的事」中 (12節)?
為什麼耶穌說信他的人能做「更大的事」?(參12節下)
「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,因為我往父那裏去」(12節) ,「更大的事」與主耶穌「往父那裏去」有何關係?

Q6. 耶穌應許我們:奉祂的名無論求甚麼,祂必成就!這個應許的目的是什麼 (13節)?
這個應許的條件是什麼 (14節)?「奉耶穌基督的名求」的真正內涵是什麼?

Q7. 我可以為神做什麼「大事」呢?如果這「大事」是跟隨耶穌走「十字架」犧牲奉獻的道路,我願意去做嗎?
耶穌作的事,我們也能作!你是否願意接受裝備來服事主,以完成主託付你的使命呢?

Q8. 耶穌應許我們:奉祂的名無論求甚麼,祂必成就!(14節)。現在,想一件生活中的難處,思考:
(1) 如何把握耶穌的應許,在這難處上祈求?
(2) 所祈求的,若耶穌成就了,會「叫父因兒子得榮耀」嗎?
(3) 你知道怎麼向神祈求了嗎?





Conclusion

(John 1:18) 从来没有人看见 神,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。

主啊!幫助我,使我能順服袮的旨意,專心尋求袮的榮耀。求袮帶領我,使我無論大事小事,事事都能按著袮的旨意祈求,無論求什麼,袮必成就,使一切的榮耀歸於父神!奉耶穌基督的名,阿們!


Dive Deep (深度阅读与思考)

Below is only for those readers who dare to dive deep in God's words.
耶穌說,「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,我所做的事,信我的人也要做,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,因為我往父那裏去」(12節)。這是要安慰和堅固門徒的心,因為他們聽見主要離開他們,可能心想,主所行的神蹟不但要止息,連他們奉主的名所行的也必停止。所以耶穌叫他們知道,他們奉祂的名所行的事,非但不致止息,反要越發推廣。這是一個偉大的應許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「更大的事」是甚麼意思?「更大的事」並非表示門徒會行更奇妙的神蹟,畢竟,叫死人從死裏復活已夠奇妙的了。這句話是指門徒將來所作的事工更廣,以及所得的果效更大。試想耶穌在世的日子實際所作的:他未曾在巴勒斯坦以外的地方傳道,他在世上的時候,福音未曾傳至歐洲。但今天無論從人數,範圍來看,十字架信息的傳播遠比基督在世時的更廣更大。比如說,彼得在五旬節一次講道所得的人數,就大約超越了主耶穌傳道三年所得的 (使徒行傳2:41)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為什麼門徒能夠行「更大的事」呢?這是我們應當注意的重點。耶穌說:「因為我往父那裏去」。我們一定要記住:門徒絕不能靠自己行大事。耶穌在世上的時候,身體被限制在巴勒斯坦;但在祂死而復活,回到父那裏去之後,就不再受到這些限制,祂要差遣聖靈來充滿他們 (約翰福音14:26,15:26,16:13),聖靈使他們多得能力,方能行大事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主耶穌又應許:「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,我必成就,『叫父因兒子得榮耀』。你們若奉我的名求甚麼,我必成就」(13-14節)。耶穌要門徒知道,就算他以後離開了,門徒還是可以繼續奉他的名,向天父祈求,做比耶穌在世上時更大的事,目的是『叫父因兒子得榮耀』。注意!耶穌並沒有說,我們所有的祈求都必得著,而是說『凡奉他的名祈求的,就必得著』。對任何禱告,我們可以自問:我能奉耶穌的名如此祈求嗎?比方說,沒有人能奉耶穌的名祈求報復、祈求個人的利益、或祈求不合聖經真理之目的等。我們祈禱時,應該常常問自己:我是否能誠實地奉主耶穌的名如此祈求?我們祈求,總要奉耶穌的名祈求——也就是依照神的屬性和旨意祈求,否則,神不會應允。我們不能把祂的名當作魔術棒,來滿足自己的私欲。如果我們真誠地跟隨祂,尋求祂的旨意,如果通得過這個標準,那麼禱告結束時你可以說:「願你的旨意成就」,而這樣的禱告總是蒙主垂聽的,祂必會成就我們的祈求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思想耶穌的應許,我們必須知道,每個主的門徒都應當在耶穌所說「更大的事」裏有分。然而,我們当知道,「我們的本性使我們都想為神作我們『自以為是』的大事,而不想為神作小事。「更大的事」也在那些人们看来不起眼的小事上体现。經文講到,「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,祂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,就輕看羞辱,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」(希伯來書12:2)。今天,我們有多少人會認為忍受羞辱、忍受苦難,被追打、被殺害,是在為神作「大事」呢?然而,主耶穌為神所作的,卻是這樣的事情! 對耶穌來說,祂來世的目的,不在為神作我們一般人「自以為是」的「大事」,如醫病、趕鬼、行神蹟奇事等高度風光、受人簇擁的事,而在順服神在祂身上的一切旨意 (馬可福音1:35-39,8:30-33,14:36)。因此,讀今天的經文時,我們不應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什麼是「更大的事」上,否則就是用虛榮心去餵養自己的服事。我們應當多思想的倒是,為什麼耶穌說我們能行更大的事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果你願意為神作「更大的事」,就一定要效法耶穌的榜樣——順服神的帶領,並專心尋求神的榮耀。至於別人看它是大事或小事,就交給神罷。你也許會受羞辱,被藐視,也許事奉看不到果效,但只要你清楚並順服神的帶領,就一定能夠被神所用,見證神在你身上奇妙偉大的作為。願共勉之!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